纸业观察网手机站 PC版
 首页 每日资讯 纸业观察 纸业行情 价格走势
华泰纸业的“双巨头”战略
http://m.paper.com.cn   2013-10-11   名企之道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大变革、大整合”时代,正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令强者恒强、令落后者出局。田居龙表示,华泰集团在李建华董事长的带领下以我国经济升级转型为契机,用全球视野来做好“本土企业”;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外部大趋势,采取“以变应变”的战略机制,将华泰打造成一个升级版的“精英公司”。

   近年来,在平淡的全球经济背景下,我省以晨鸣、华泰、太阳为主的三大造纸巨头在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上“悄然而变”,这就是所谓的“山东造纸发展之变”。就三巨头而言,尤其是华泰集团早在“十一五”就已率先转型,实现了“造纸”主业之外的“大化工”产业战略性增长。2012年华泰集团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实现利税突破35亿元,其中化工实现产值65亿元,创利税3.67亿元。

  不久前,华泰集团副总裁田居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真传达了董事长李建华的发展战略部署和指导思想。他说,自“十一五”末以来,围绕“十二五”如何发展华泰?围绕转型和怎样转型?李建华董事长带领华泰高层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考察。经过审慎论证,最后确定了两条发展路线。第一、对造纸产业进行调整、提高,力争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大力发展化工,拉长产业链。田居龙明确表示,未来几年的华泰将重点实施“双巨头”战略,突出“造纸、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在做好两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并积极寻找下一个“投资蓝海”。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大变革、大整合”时代,正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令强者恒强、令落后者出局。田居龙表示,华泰集团在李建华董事长的带领下以我国经济升级转型为契机,用全球视野来做好“本土企业”;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外部大趋势,采取“以变应变”的战略机制,将华泰打造成一个升级版的“精英公司”。

  “大造纸”信念

  新闻纸:调整与转型

  迎来来了新的经济曙光

  华泰以新闻纸全球规模最大而著称于世。近几年来,基于网媒对纸媒冲击,新闻纸用量缩减,华泰首当其冲受到了伤害。华泰新闻纸“何去何从”成了了业界一个热议的话题。

  关于新闻纸问题,副总裁田居龙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他说,华泰第一台16万吨新闻纸机通过技术攻关,在三年前已成功转型,用于生产新型教材用纸,产量达20吨,当前产品充分打开了市场且收益良好,创利水平提高。另外,目前华泰正对25吨新闻纸机进行技术攻关和改造,探索“新纸种”生产,或生产轻质纸、或生产SC纸等。华泰在对总部新闻纸做“减法”调整的同时,对广东华泰做“加法”调整,2011年广东华泰40万吨高档新闻纸投产,主要供应华南地区市场,降低了昂贵的物流成本。

  面对整个国内整个纸媒行业,华泰实施了市场战略转移,由一线大都市纸媒集团转向了地区性纸媒企业,成功开发了适合二、三线城市的“新型报刊纸”,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按照产品档次和客户需求,密集布局国内新闻纸市场。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2012年,华泰却一改颓势,新闻纸营业利润大幅提升,实现了逆势上杨。

  几年来由于新闻纸的上游和下游供需失衡,导致小型新闻纸机淘汰关闭,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万吨落后产能退出竞争,而目前新闻纸行业景气度并不是非常高,还处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的阶段,华泰趁机开辟和布局新闻纸市场。由于华泰具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与战略创新机制,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与转型,华泰新闻纸已涉过寒冬,迎来了新的经济曙光。

  进军“特种领域”

  突破印刷类大宗纸种

  华泰是以文化纸起家的,后来无论是做新闻纸、SC纸、铜版纸还是其他新型教材纸、新型报刊纸等都没有走出印刷类大宗纸种的范畴。当前这个时代,无论是报刊还是书籍类行业都受到了网媒及电子图书的冲击和伤害,或许这种伤害会进一步加深。

  面对文化用纸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华泰建立了新的的商业思维方式,并对未来的发展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这就是要突破印刷类文化用纸领域,进军特种纸领域。董事长李建华提出对华泰总部的小型文化纸机进行提升和改造,用于生产建筑耗材类用纸,比如墙壁装饰纸、石膏面纸等。

  据了解,我国特种纸还处在一个重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生产企业多为老国营企业或中小型企业,产品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研发技术能力较差,缺乏创意设计和艺术性产品,附加值远落后于进口产品。所以高档艺术性特种纸存在很大缺口,由此华泰进进军特种纸领域,目标是替代“外纸”,为国内特种纸进行升级。

  进入特种纸领域,华泰正积极组建一个研发、生产、营销特种纸的强大团队。时日不久,华泰特种纸将会在市场上与国内外产品一见高低。

  把握市场趋势

  建立“以变应变”机制

  著名的旗舰造纸公司华泰一直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典范,以“管理与科技创新”声名远播。在全球变革的今天,作为行业领袖,李建华放开眼界决策转型,大力求变。

  所谓市场经济,市场尤为重要。世界上成功公司的特征,大都是市场反应最敏捷、应变最迅速的企业。产品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转向了大规模定制,也就是说,根据市场需求来灵活制造。在华泰,就有一台这样灵活制造的国际一流大型纸机。

  华泰引进的70万吨铜版纸生产线,选择配置机外涂布机,从而可实现品种多样化,生产定量在80-200克/平方米之间的涂布及未涂布文化纸。华泰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生产方案,如果铜版纸市场非常不好,公司可以转产高档胶版纸、静电复印纸等文化用纸,也可以生产LWC纸和白牛皮纸。

  另外,华泰子公司日照华泰的文化用纸已成功转型,生产本色纸袋包装纸,无漂白工序,实现环保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塑料袋的替代品,目前华泰本色纸袋包装纸已在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成功打开的市场。

  “十二五”以来,华泰在造纸方面对产品结构不断地完善、转型和调整,紧紧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采取“以变应变”的战略。在制浆方面,华泰使用自产林、进口木片、国内收购木片三种原料资源,迅速把“溶解浆”项目做强做大,一部分作为自供浆自用外,一部分作为商品浆出售。

  抓住自己核心竞争力

  “大造纸”信念不变

  靠“造纸”起家的华泰集团,“大造纸”信念不变。就董事长李建华而言,华泰要么不做,做就做行业龙头。

  多年来,李建华带领的华泰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泰山学者岗”和山东省废纸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大科研平台,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先后荣获造纸行业全部的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8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承担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完成了80多项专利申报。

  “科技创新”应该是华泰的核心竞争力。华泰不仅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优势,更有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在华泰吨纸用水达8-10方,COD稳定在50mg/L以下,水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水处理产生的沼气资源用于热电厂发电,2012年华泰建成沼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将沼气提成天然气,用于造纸车间干燥工段。实施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处理产生的沼气回收和废渣焚烧炉项目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327吨、二氧化硫2250吨。在造纸废渣精炼上,华泰与山东轻工业学院联合开发的“造纸废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利用脱墨污泥热解汽化残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年产新型建材30万立方米。同时,华泰还计划建立塑料资源化利用示范生产线,以企业为主导成立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从废渣中拣选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再生铜、铝、有色金属等。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并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看来,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单纯解决环保问题,更表现了一个企业竞争力。

  在疲弱造纸市场环境下,华泰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利用“科技创新”引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永做中国造纸巨头,这是华泰的信念。

  “大化工”战略

  2006年由于世界化工巨头美国杜邦和比利时苏威向华泰抛去了“橄榄枝”,2007年11月华泰百万吨离子膜基地一期工程“50万吨烧碱”项目奠基开工。标志着全国最大的氯碱盐化工工业园落户东营。园区规划占地3000亩,50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属于国内单体生产规模最大,引进日本、德国、瑞典、新加坡等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同时建设环氧氯丙烷、双氧水、环氧丙烷、苯胺等多个配套项目。使用所以说,华泰化工一开始就是“世界级”的。

  “十五”期间,华泰把新闻纸一举做到全球规模最大,成为造纸巨头,赢得的行业话语权。这让华泰人在主导产业发展战略上有了一个“定式”,做就要“行业巨头”。

  “十一五”华泰坚定了“大化工”的信念,提出在化工领域再造一个“新华泰”,打造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期间利用当地盐卤资源储量大的优势,建成了首尾相接的氯碱化工产业链,上游产品是下游项目的原料,不用车辆运输,通过管道就能把几个项目连接起来,如将离子膜烧碱生产中产生的氢气直接用管道输送到双氧水生产车间;产生的氯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环氧丙烷生产车间。先后建成投产了50万吨离子膜、200MW热电、34万吨双氧水、3万吨氯丙烯、3万吨环氧氯丙烷等一系列项目。目前,8万吨环氧丙烷、10万吨苯胺、3000吨多晶硅、200万吨盐矿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进入“十二五”华泰继续实施了“大化工”战略,在基础化工上拉长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发展。建设“双百万”吨和“双百亿”化工产业园区,即在未来5年内将离子膜烧碱产能扩展到100万吨,将相关下游配套项目氯丙烯、环氧氯丙烷、双氧水、苯胺、有机硅等产能增加到100万吨, 年产值实现150亿,增上400MW热电联产装置进行能源综合利用。

  在当前我国造纸产能供求失衡的市场环境下,华泰集团重点发展化工产业。有资料显示,华泰化工集团的开工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多达14项,投资额达150亿以上。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化工集团是华泰继“造纸巨头”的另一个“化工巨头”战略,造纸和化工是华泰集团产业结构上的两翼,华泰的目标是实现“两翼齐飞”,成为我国造纸、化工行业的“双巨头”。

  华泰的下一个投资蓝海

  在“造纸和化工”两大主业之外,华泰并不排斥新的投资蓝海。尤其是战略性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等政策支持性产业项目。

  几年前,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曾进入华泰的投资视野。当时已与某机构完成新技术合同,采取低成本、低耗、高纯度的硅烷法新型技术,拟建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后来华泰高层在市场调研时发现,以光伏大国德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由于金融危机而缩减装机容量和政府补贴,上游原料多晶硅价格日益下滑,华泰的多晶硅项目建设因此搁置。

  2012年我国光伏行业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世界光伏巨头尚德破产,国内光伏及多晶硅企业折损极大。而当前,我国为了支持光伏太阳能发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光伏装机容量有最初的5GW、21GW一路上调到40GW。政策春风仿佛让整个光伏行业看到了曙光,另外,日本对光伏系统的需求向好,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光伏安装正逐步恢复,伴随着中国对光伏系统安装的需求增多,整个市场对光伏系统的需求正不断改善。各方预计,全球光伏装机量会继续高涨,或许是重新激活中国多晶硅行业,多晶硅企业仿佛一些重来。

  2013年,多晶硅再次进入华泰的视野,总投资11.5亿元,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将在2014年12月底投产,届时可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润1.1亿元。

  2010年,华泰成立地产公司,成功完成东营国际会展中心、广饶两馆、华泰东方威尼斯,华泰国际豪园、华泰国际饭店、华泰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但对于房地产不属于华泰长期战略规划。华泰高层表示,对于地产华泰不会当做主业来做强做大,但可作为短期项目投资,如有合适的项目,比如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华泰可选择性的进行投资建设。(文/谭小米)

欢迎下载纸业观察APP

纸业资讯行情早知道!
中国造纸名企的成功之路
名企之道 专栏
浏览专栏全部文章

返回顶部